研究生学院“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发布时间:2015-11-13 查看次数:
河北中医学院
研究生学院“十三五”(2016-2020)
发 展 规 划
一、恢复独立建制以来工作完成情况与现状
(一)主要发展成就
1、组建机构。
河北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后,即于2013年11月正式成立了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学院成立后,逐步组建完善了工作机构,目前共有职工六名,分设行政、招生、学位、培养、学生管理五个工作单元。根据职工个人专业背景情况及工作需求,认真做好所属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成功取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恢复独立建制之初,即将争取博士授予单位资格确定为全校的重点工作。首先与上级主管部门河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办取得联系,表达我校争取博士授予单位资格的迫切愿望,并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主持协调下,与河北医科大学进行了原有授权学科的划分。经周密组织,精心准备,于2015年2月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确认申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专家组,于2015年4月对我校整体办学情况及相关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于5月12日下发《关于河北中医学院和河北医科大学有关学位授权事宜的批复》,正式批准我校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3、新增多个学位授权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复我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时,明确我校具有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临床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1个二级学科及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除以上从医大划转的授权学科外,又积极与各方沟通商洽,在2015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调整确认中医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工作中,取得中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成为同时具备中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的全国十七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至此,我校共拥有1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2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涵盖大部分中医药类学科的博士、硕士学术与专业学位授予权,为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
4、做好招生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实现平稳过渡。
(1)认真做好现有河北医科大学学籍在校研究生的注册、考勤、学年鉴定、中期考核、开题、复试、论文答辩、学业奖学金评定、学位评定等日常管理工作,保持了研究生的思想稳定,保证了培养质量。
(2)建设新增我校附属医院、神威药业集团两个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场所保障。
(3)广泛征询各方意见,制订了《2015年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意见(试行)》与《2015年硕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意见(试行)》。坚持遴选标准,严格工作程序,首批遴选博士生指导教师14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40人,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师资保障。
(4)积极做好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以评促建,提高中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能力和水平。
(5)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申请并建立研究生招生帐户,完善网站建设,编制硕、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印制研究生招生简章,开展招生宣传,建设试卷保密室,做好研究生招生各项工作。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工作起步,经验不足。
研究生学院成立虽已2年,但由于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于今年刚刚获批,2016年为首次独立招生,各项工作均为新起步,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
2、思路不宽,创新不足。
对目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认识不足,对破解工作难题思路不宽,创新不足。
(三)经验总结
1、学校领导集体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清晰的目标定位为工作实施指明了方向。
2、学院领导积极筹划、务实协作,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按照任务目标,认真执行、认真落实、为各项工作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形势分析
1、我校学位及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在这种形势下,2013年4月,河北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标志着我省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作为中医药教育的高端阶段,省局共建河北中医学院、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成功获批又为我校学位及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提供了重要助推力量。我校此时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医药学位及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开创及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任重而道远。
2、我校学位及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目前,国家学位及研究生教育发展处于重大改革时期,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2013年3月《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目前学位及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要求是“分类发展、保持规模、提高质量、注重内涵”,即原则上近期内研究生培养规模、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不再扩大。而作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一定的研究生培养规模是我校研究生工作良好开局及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我校建设中医药大学的必要条件。同时,我校研究生培养基数小,授权学科点数目少,尚未齐全的中医药类授权学科点及不尽合理的授权学科布局也需借助增大培养规模来调整和完善。因此,目前国家宏观政策下,我校亟待加速发展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面临着重大困难与挑战。
(二)指导思想
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及《河北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及学校有关文件的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生教育更注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更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突出医教结合。培养优秀中医药高端人才,为建设中医药强省及《河北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顺利实施提供人才保证。
(三)发展目标
将研究生学院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学科发展均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水平先进,育人特色突出的学院。加强“分类培养”、“医教协同”的教育探索,力争在专业硕士培养方面树立品牌,创出特色。
(四)主要指标
1、研究生教育规模指标:考虑我校学科发展和办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全日制研究生规模拟达到在校生800人以上。
2、学科授权点建设指标:建成中西医结合博士、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力争建成中医学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或新增中医学一级学科下的2个博士二级学科授权点;新增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新增1-2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做好中药学博士授权学科申报准备工作。
3、培养质量及质量监控指标: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细化培养流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完善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争取省级优秀博、硕士毕业生及优秀毕业论文的突破。
4、学生管理工作指标:健全和完善规范化的研究生服务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研究生学院内部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建设,明确责权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有章可依、有制必循;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管理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一支具有全局和责任意识,热爱教育、目标明确、执行有力,求真务实、精干高效、凝聚力强的优秀管理团队,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二)加强授权学科点建设
充分认识我校中医药类授权学科点尚不齐全、授权学科布局不尽合理、现有授权学科综合建设水平强弱不一的现状,精心筹划、统一协调,合理调配优势资源,以强扶弱,在建设好现有学科授权点的基础上,实现学位授权学科点的均衡发展。
(三)加强课程体系及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在充分遵循各专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按照科学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原则,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与科学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分离,分别明确我校两类研究生各专业的培养定位、就业取向。研究、分析并探索适合各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完善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拓宽研究生培养口径,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通过严格进行毕业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增加双盲评选论文数量、严把论文答辩关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四)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力度
我校现有学科授权点中,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临床2个二级学科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1个二级学科及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学科授予点均从河北医科大学划转而来,具备一定的培养经验。但中医专业博士、硕士授权学科点刚由临床医学专业中调整确认出来,且国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政策近期正在做较大调整,尚无成熟经验可借鉴,相关工作存在一定难度,亟待探索研究,巩固加强。
在培养目标上,可按照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类型分别建立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并通过确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定位和培养流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并通过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培养基地,保障培养质量。同时,逐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创新培养模式。我校可依据新建院校宜于建设、适于转型等优势申报河北省第二批“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试点”,在专业学位硕士在校培养、临床培养基地建设、本科生完成“规培”后的硕士学位授予等多环节中探索创新培养模式。通过申报和建设试点,在专业硕士培养方面树立品牌,创出特色。
(五)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目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40人,博士生导师14人,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继续扩大研究生导师队伍。
在扩大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的同时,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导师管理制度,使导师牢固树立育人责任、传授知识责任、培养能力责任、管理责任“四责一体”的责任意识,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建立研究生导师考评机制,将培养质量与导师招生挂钩,强化导师责任意识,落实研究生导师负责制;通过改革导师遴选制度,研究制订不同培养类型研究生导师上岗标准,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公正合理、保证质量;通过加强对导师指导工作的过程管理,每年发布导师工作年报,展示指导成果,评选表彰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现有导师队伍的基础上,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引进;积极支持指导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使其紧跟学术前沿;不断提高导师的各种待遇,激发其科研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加强新增导师岗位培训,全面提高导师的指导水平。
(六)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
逐步细化培养流程,增加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环节。推进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等工作的落实,开拓渠道,提供以学生为主导的多种教学实习、学术报告机会,着力提高实践能力。
定期开展研究生论坛,搭建跨院系、跨学科的高起点、多领域的交流平台,从学术道德规范、科研能力提高、论文选题与撰写、优秀知识成果、班级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交流,拓展学术视野,激发科研热情;引导、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提升创新素养,增强创新能力;加大研究生参加国家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研究生参加全国研究生专项竞赛、暑期学校、博士生论坛等活动;整合校内各类研究生学术科技竞赛,并在硬件上、制度上、经费上给予支持;大力支持创办研究生学术刊物。
开展富有创新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以创新为主导,以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为核心的境界高尚、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加强研究生班风学风建设,促进研究生班级组织育人功能的发挥;以素质拓展训练为依托,提升创新素能;以研究生特色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拓展研究生校园文化阵地,注重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充分发挥导师团队、心理咨询专家团队、学生工作团队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身心健康教育,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各项基本制度,规范管理。保障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落实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报告制度,加强决策咨询工作,做好重大问题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保证学院重大决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营造创新务实、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及管理服务能力,营造创新务实、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